

自2002年1月,以禪宗為靈感創作的“《禪(組曲)》專場音樂會”在瑞士伯爾尼電臺音樂廳成功舉辦之后,他的音樂開始受到關注,作品上演于世界各國音樂節和音樂中心。2004年,作品中音長笛室內協奏曲《夢中邊緣II》在 “法國迪蒂耶國際作曲大賽”中,由評委會主席法國作曲大師迪蒂耶(H. Dutilleux)和德國指揮大師艾森巴赫(Ch. Eschenbach)提名,獲得此項著名賽事第一大獎;2007年,管弦樂作品《夢之變奏I》獲得中國文化部推薦的國際重大音樂賽事“西班牙Tarragona交響樂作品比賽”唯一大獎;2007年,根據云南民間音樂素材創作的鋼琴協奏曲《云南隨想》,曾獲得中國文化部推薦的國際A級賽事“比利時伊麗莎白王后音樂大賽”的作曲獎項,作品由巴黎音樂學院教授布魯特馬赫(Georges Pludermacher)在法國圖爾大劇院首演。此外,他曾先后獲得了十多項國際作曲獎項。
他的其他主要作品還包括:《室內協奏曲》(2002-2004,日內瓦新音樂團委約)、《牡丹園之夢》(2007,歐洲青年古典音樂節、上音創委會聯合委約)、《記憶的面紗》(2008,柏林愛樂委約)、《上海大劇院序曲》(2008,上海大劇院十周年慶典特別委約)、豎琴協奏曲《玉石之路隨想》(2015,上音創委會委約)、《愚公移山》(為鋼琴、合唱和管弦樂隊而作,上海市文聯委約)等。
?
《第一大提琴協奏曲“紀念”》(2011/2013)作品介紹:
(作品由瑞士國家文化基金會、上海文化基金會委約)
?
2011年末我完成了大提琴與樂隊作品《紀念》,2013對作品進行了修訂。作品可以說是對我四十多年人生的一個回顧和感悟:有追思,有美好,有掙扎解脫,有戲謔,也有對未來的憧憬、向往……。摒棄繁雜浮躁、熱鬧空洞的表象,回歸內心的方式去創作——是我一直崇尚的藝術追求,我希望這部作品是一個自然成長起來的“生命”。
在作品的創作過程中,驚悉我在瑞士日內瓦音樂學院的導師古迪拜爾(E. Gaudibert)教授因病去世的消息……為表達我的敬意和緬懷,這首作品特別題獻給他,作為對他的“紀念”。
作品由五個短小的樂章(部分)組成:I. 追思曲 [Requiem];II. 愛之歌 [Love Song];III. 有張力的廣板 [Largo Intensive] ;IV. 諧謔曲 [Scherzo];V. 終曲 [Finale]。2011年版本由青年大提琴演奏家蔡婧菁首演(張國勇指揮上海交響樂團);2013年修訂版本由瑞士大提琴家Thomas Demengas首演(湯沐海指揮上海愛樂樂團)。本次音樂會將上演其中I、IV 、V三個樂章。